bat365在线平台新闻

bat365在线平台新闻

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院长郭中实教授一行为bat365在线平台学生作专题讲座

时间:2023-12-12 浏览:10 设置

1211,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院长郭中实教授、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荣休教授肖小穗、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互动媒体系研究助理教授黄磊、香港浸会大学传理bat365在线平台新闻系研究助理教授王丹,应邀bat365在线平台二楼学术会议中心bat365在线平台研究生作系列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bat365中文官方网站人文社会科学青年交叉研究团队bat365在线平台研究生会主办bat365在线平台副教授张可主持讲座伊始,张可老师对香港浸会大学老师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对各位老师在各自领域取得的重要成果进行简要介绍。

上午第一场讲座,黄磊以一个“复古”媒介的复兴:中国播客的ABCD为主题,从播客的定义、兴起的背景出发,结合自身实践经历,用幽默风趣的语言从受众(auidience) 、商业模式(business model) 、内容 (content) 和数字平台 (digital platform) 四个方面介绍播客在中国的发展。基于在教学中的播客制作实践以及对上海一家播客公司justpod的参与式观察,黄磊从受众媒介记忆、传媒机构逻辑和媒介生态发展的视角,分析促成播客这一“复古”媒介在中国兴起的微观、中观与宏观因素,探讨中国播客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展望中国播客的未来发展。在互动环节中,同学们提出了“博客能否促进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践?”“付费博客节目越来越多,是否会成为一种趋势?”“播客的变现模式有哪些?是否值得模仿?”等问题,黄磊针对同学们的提问一一进行了细致的解答。


接着王丹以《聚合类新闻实践中西经验对比》为主题进行了分享,展示了她在SSCI期刊Journalism上发表的关于聚合类新闻的论文“Making Un-news”的写作心得。王丹解释道“Un-news”是中国新闻编辑室的行话,指的是聚合的过程和产物。它概括了数字新闻和传统新闻之间的冲突,媒体行业技术带来的挑战和应对措施。王丹表示:与西方的聚合新闻生产机制不同,由于中国充满活力的传统媒体环境,二手新闻人(又称“数字聚合器”)制造出来的“新闻”往往被主流权威认为是“非新闻”,这些数字聚合器必须在当地中国媒体的传统印刷记者和编辑的管理下工作。王丹对比传统媒体与数字化媒体的新闻生产实践,基于自己对一家新媒体新闻生产机构的田野化调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讨论媒体系统和社会结构对新闻生产的影响。



下午肖小穗教授结合实践案例、经典电影及自身经验等,以数字交往和人类沟通》为主题,从人类、数字化和技术这三方面将技术与人类的关系表达地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关于人类方面,肖教授指出,人是使用符号的动物,同时人具有局限性,人不能扮演神,人处理消化的信息有限,所谓一网通,万物相知未免有些一厢情愿。关于数字化方面,肖教授认为数字化的方法永远是减法,数字化牺牲了人类信息的丰富性、多样性。接着肖教授阐述了对技术的见解,他认为技术理性不等于价值理性,媒介技术并没有改变人的本性,只是把人性中的潜能激发出来,借助技术也不等于人类的解放。肖教授还抛出了引人深思的问题:“技术真的靠得住吗?我们的思想和精神解放了吗?”最后,肖教授提醒我们,技术是需要的,但不能完全依赖它,并不是反对数字交往,而是不要忘记人的本质和固有的沟通方式,我们传播的不是数字,也不能成为数字的一部分,要小心算法、技术的反噬。



讲座尾声,同学们学术热情不减,结合自身学习与感悟表达了对技术和人类关系的想法与困惑,肖教授耐心地进行互动与答疑,进行了一场酣畅淋漓的哲学思辨,通过案例将复杂的人机关系阐释地清晰明确,富有启迪意义,同学们受益匪浅。

经过香港浸会大学三位老师圆桌形式的讲座会议洗礼,同学们收获颇丰,增进了对中国播客、聚合类新闻以及人机关系更深入的认识与思考。


返回 原图
/